(通讯员:胡美纯 审稿:李月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决策部署,精准锚定学校新时期“升大”核心目标与科研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激活科研人员创新内生动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评价激励体系,湖北科技学院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下午在揽胜楼 1700 会议室召开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管理办法修订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旺平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科学技术发展院负责人李月生主持会议,校学术委员会各学科组代表、科研骨干教师代表及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科学技术发展院相关工作人员共计 30 余人齐聚一堂,以 “主人翁” 姿态为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擘画科研创新发展新路径。

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助理胡美纯首先就《湖北科技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管理办法(修订稿)》作系统解读。她从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学校科研发展现实需求双重视角,深入阐释了修订工作的起草背景;围绕 “突出质量导向、兼顾学科差异、强化激励效能” 三大核心原则,清晰梳理了奖励范围扩容、认定标准细化、团队贡献分配优化等关键调整内容;并结合高校科研管理实践,分析了各项条款背后的政策考量,为后续研讨搭建了清晰的对话框架。
在研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思想碰撞中彰显科研担当。来自医药、理工、人文社科三大领域的学术委员会代表与科研骨干教师,立足各自学科的研究特性与一线科研实践经验,聚焦修订稿中的核心条款展开深度研讨:针对医药学科成果转化周期长的特点,建议优化奖励时效认定;围绕理工科高价值专利培育,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转化激励;结合人文社科成果社会影响力评价,呼吁完善多元评价指标;同时,在跨学科合作成果归属、团队贡献量化分配等共性问题上,代表们也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整场讨论充分体现了全校科研工作者对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为管理办法修订注入了 “学科智慧”。
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后,李月生对研讨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他对代表们提出的 “真知灼见” 表示感谢,并针对部分争议条款的修订初衷进行进一步阐释:“管理办法修订的核心是‘让激励更精准、让制度更贴心’,科发院将逐一梳理、分类研究各位代表的建议,确保最终定稿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真正提升办法的可操作性与激励效应。”
会议最后,胡旺平作总结讲话,为修订工作指明方向、凝聚共识。他强调,此次管理办法修订并非简单的条款调整,而是学校顺应新时期科研发展趋势、服务 “升大” 工作大局的战略举措:一方面要强化 “高质量成果导向”,重点加大对重大原创性突破、高水平学术论文、高价值专利及重要社会服务贡献的激励力度,引导科研工作从 “数量积累” 向 “质量跃升” 转变;另一方面要坚持 “分类评价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律与成果形态,避免 “一刀切” 式评价,让每个学科的科研价值都能得到充分认可。
胡旺平指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管理办法是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的 “关键抓手”,其根本目标在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与潜能,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最终服务于学科建设提质、人才培养增效的学校发展大局。他要求科学技术发展院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全面消化吸收会议成果,加快完善修订稿,确保新办法既能精准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又能深度契合学校发展实际,真正发挥好科研管理的 “指挥棒” 与 “助推器” 作用,为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湖北科技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绩效管理办法》的科学修订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与实践基础,更彰显了学校以制度创新驱动科研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科研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责任担当。未来,随着修订后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湖北科技学院将进一步释放科研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科技创新贡献更多 “湖科力量”。